首页 > 历史军事 > 宗华 > 第七十四章华阳氏的崛起

第七十四章华阳氏的崛起(2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假如我有读心术 重生之世子宠妻记 建造狂魔 军团之怒 笑踏江湖 快穿之虐渣攻略 九川帝尊 仗剑皇子闯天涯 水浒浮世录 轻熟竞技场

持戈氏,可统领百人以下,最低级的指挥人员,并亲自率领部下冲锋,为士族。最下层则是平民与奴隶。

华阳氏的嫡系,华阳公的亲族,则分:

近阳氏,左阳氏,右阳氏,负责帮助华阳公协调各级士族,分配物资,处理文书,统称三阳氏。

如此划分是将技能,官职,爵位三者一齐绑定。稻羊氏负责农业方面,冶建氏负责物品打造,房屋建造,武臣氏负责军事。三者是各自主管方面的总负责人,都只有一家,爵位是卿,又称一阶。

而农氏,物器氏,帅旗氏等大夫则各氏多家,如农氏就是五家,都称农氏,物器氏有三家并都是大夫。称二品。

到了具造氏,持戈氏这一级就更多了,如具造氏有二三十家地位相同,名称相同的士族了。统称百士。

如要区内部区分,介绍自己的氏称就知是那一级了。不用介绍姓,因为华阳氏为风姓,自然无论农氏,武臣氏都姓风,为了内部区别,皆习惯称氏。

如此一来原本的华阳氏人全升为统治阶级了。这一套制度叫氏名制度,以氏名区分职业地位。

氏名制度的建立初期使华阳氏实现了内部政治稳定,外部武力扩张,势力触及更广,实力更强,从量,广,质三方面皆有升级。

击败大量部落,占领土地使城池多建,掠夺大量奴隶使人口增加,物质更加丰富――这是量与广。

在占领土地上开拓耕地,系统组织放牧,传播宗华文字系统,巩固成果,创新制度以适应新环境――这是质。

华阳氏俨然一个独立的国家了,城池二十多座,统治人口近五十多万,已经接近流放之前的人口,但是土地却是之前的十倍不止,更重要的是氏名制度下,土地不再分封,而是整个集体所有,武臣氏开拓一地,稻羊氏就耕种放牧,治建氏建设城池道路,由三阳氏分配,协调,指挥。

这让华阳氏所有族人更兴奋不已,与狭窄的遂地相比,这里的天地是何等的宽阔,而部落蛮人又是何等落后,与高度文明,青铜冶练技术高度发达的宗华人相比是何等不堪一击。

那种深植内心直达灵魂的对土地的渴望驱使华阳人疯狂向四周拓展,挥舞长予,双目通红的怒吼着:向北!向南!冲冲冲!我要占领这片土地,我要开拓荒地,引入活水,种上一片片金黄的稻子麦子,我要建立谷仓来堆放,修建道路来运输,建立城池来防止别人抢夺。

虽然比宗华贫穷落后,但华阳人相信自己继承于祖先的勤劳智慧,用自己的双手将这如同白玉,人类雕琢痕迹极淡的美丽土地开发成另一个宗华。

靠着对土地的渴望,对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合成一股强大的冲动,让华阳人如同虎入鸡舍,狼入羊群,二百多年间征服了无数部落,面积在冊帝时就与整个天府盆地齐平(26万平方千米)。

但华阳氏没有忘记宗华与故乡,正因为环境与宗华不同,所以要建设成相同,正因为四周蛮人太弱太落后,更让华阳人对自己身属宗华文明而感到骄傲,在异域反而对自身文明有更强烈的归属感。

于是在对四周征服时,也没忘了自己使命――找到产玉之地,打通玉石商道。

第三阶段,华阳氏一路往宗华前进,要求沿途部落臣服于华阳氏,听从华阳氏号令,不从者全抓去作奴隶,一路至坝方,共有二十三氏从属于华阳氏,人数少则五百,多则三千,纳入华阳氏武臣辖下,称引卫氏――意为负责引导卫护这条玉石道路。

终于,在厌帝时华阳氏联系到了坝方,华阳氏准备了三百多车玉石为贡物――正好寓意离开宗华,三百多年未朝贡天子。使者从玉邑出发,历经一年五个月,途经三千余公里,重新进入畿内,正好华都被焚,新城未取名,于是丰帝就以三百多车玉石为由,取名玉京。

之后宗华内部的政治局势也稳定下来,这条商路一头是宗华的丝绸,茶叶(华昊最先饮茶,并发展成生活习惯。),青铜器,另一头是华阳的玉石,皮革,宝石。

从丰帝至恒帝期间,华阳氏的冲劲已经慢慢停了下来,开始慢慢巩固消化这片二倍于宗华的土地,人口破百万的氏族。

恰好,之后畿内正在进行大规模编书运动,就把华阳氏这段神奇经历收录进《宗华记》的《华阳志》这一篇中。

</br>

</br>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大秦帝国之平定天下 穿到晋朝我成了卜筮大师 抗旨他都敢,还有什么不敢做? 慈悲大陆战记 大明:被迫登基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清朝第一贪和珅秘传 蛮荒求生:活着就是希望 三千收尸军,杀到天下尽归心 蛙声十里出山泉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